找到相关内容4002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神圣化还是世俗化——佛教慈善何去何从?

    到科学主义和物质主义导致了精神的失衡、甚至灵魂的失落,开始追寻灵性的回归,要求回到传统,于是宗教、特别是中国传统的佛教和道教便成了许多中国人追寻灵性回归的自然去处。这就必然带来到佛寺道观烧香礼拜的人...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1596092.html
  • 中国佛学精神的中土文化之根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思想体系中又各有侧重。一、佛教的方市灵神化   方术灵神化主要是说佛教对中土黄老神仙方术的依附和对灵魂不死、鬼神崇拜等宗教观念和迷信思想的融合吸收。佛教的方术灵...外来佛教也十分注意对灵魂不死、鬼神崇拜等中国传统宗教观念的吸收。例如,印度佛教本来是主张“无我”的,认为人是“五蕴”和合而成,没有独立自存的恒常的主体,死后也没有不死的灵魂。但中国却自古以来就盛行着...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8335396352.html
  • 拈花微笑”公案析

    世界。文学家、哲学家要改造人们的灵魂。医药学家、卫生学家要改造人类的寿命、健康。……如此等等不都是伟大、尊贵、美好的吗?每个人、每种动物都有他自己如金色优钵罗花一般尊贵,美好的希望。在这里我们不必去...

    卢守中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8335996374.html
  • 六祖禅宗的历史地位与中华文化

    物质的,但是其内还有一个东西,有一个主宰,就如同毛主席讲的“政治是灵魂”。一个人没有政治、没有头脑,搞什么都是不行的;现在科学这么发达,也是由人创造的嘛。所以,佛家也要讲智慧,六祖坛经就代表了当时的...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8340596381.html
  • 索达吉堪布:弟子规讲解 第四课

    在跟前一样谨慎。   从这个偈颂也看得出来,在儒教思想中,人死之后,只是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地处理完尸体即可,至于他的灵魂来世感受痛苦还是快乐,因为智慧所限,就不再判断了。如同佛教的声闻乘,他们的观点...

    索达吉堪布

    弟子规|孝道|弟子规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20591396606.html
  • 长江两岸的三峡石刻

    巨型石碑两座,曰:“楚大夫屈原故里”、“汉昭君王嫱故里”。   几千年来,历代文人都慕名来到屈原的故乡秭归,缅怀这位著名爱国诗人,从那里得到精神的感悟和灵魂的净化。如: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首题为《楚宫...

    杨斌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8224396700.html
  • 中国佛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肯定。这显然是受到传统思想中老庄玄学谈无说有和灵魂不灭等宗教观念的影响。六家七宗在两晋时出现,既是传统思想,特别是玄学影响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佛教徒对般若思想的探索和企图摆脱对玄学的依附而建立...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17485796901.html
  • 吐鲁番出土IB4672号回鹘文木杵文书研究

    iuml;n有二义:一为“呼吸,气息;灵魂,生命,性命”(MⅠ.441);一为“安宁,歇息,闲暇”(MⅢ.188~189)。根据《词典》的解释并关照全句的语义,笔者将该词译为“安宁地”。ja(ʃ)...

    李树辉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22054097094.html
  • 论高昌的天神崇拜

    天帝神符.役煞百 2(图). 子死鬼,斩后必道鬼: 3 不得来近,护令迁 4、若头上,急急如律令也[14]第2册:33。 据此,高昌汉人对昊天大帝的信仰深入灵魂,即使人...

    薛宗正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22054497096.html
  • 敦煌法制文献中的情理法辨析

    同时也成了中国传统法的灵魂。“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⑥可见,礼之一端又是顺人情的结果。从夏代“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到“十恶罪”中的“三谋一恶”、不孝、不睦...

    王斐弘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22054497097.html